九州 日本續100名城

大分續100名城中津城|黑田官兵衛興建日本三大水城。

2020 年 11 月 20 日


中津城和今治城、高松城並列為「日本三大水城」。加上興建中津城的可是築城名手、NHK大河劇男主角「黑田官兵衛」,身為中津市象徵的中津城沒被選為日本100名城肯定頗為遺憾,也是100名城中最大的遺珠之一。好在2017年4月公布的續100名城中中津城堂堂入列,成為日本的「200名城」之一。這篇文章,就帶大家去中津城走走,介紹一下這座雄偉的日本三大水城「中津城」。

這天也是「一日兩城」,早上攻完「角牟礼城」(角牟禮城)後就搭由布院之森號離開豐後森站,到了大分後又轉搭特急sonic(音速號)前往中津城所在的JR中津站。

JR中津站有寄物櫃,可以放心帶著行李攻城。

JR中津站
中津站前有座「福澤諭吉」像。印在萬円鈔票上的福澤諭吉想必大家相當熟悉。福澤諭吉是日本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雖然出身於大阪,但他的爸爸是中津藩士「福澤百助」,福澤諭吉未滿兩歲時就因為父親過世搬回到了中津。此後福澤諭吉一直到成年為止一直居住在中津,因此中津正是福澤諭吉的成長求學的故鄉。現在中津市還有一座由福澤諭吉改建而成的福澤諭吉博物館。

中津城大手門和石垣遺跡。中津城和JR中津站距離是1.6公里,徒步約需要15分鐘左右。從中津站出發,在接近中津城的地方就能看到這處中津城大手門和石垣遺跡。

昔日的大門中津城大手門已經消失,現在變成一條供市民通行的馬路。

中津城大手門旁的中津城「御用屋敷遺跡」。


繼續往前走,不久後通過昔日中津城本丸四周的「內堀」後就能抵達中津城。
中津城城內的建築物在幕末就被拆毀。現在只剩下本丸附近的壕溝和石垣。
現在的中津城本丸中央有一座「中津神社」,本丸東北角則是重建後的中津城天守和二重櫓「大鞁櫓」。
中津城的內堀,也就是包圍本丸地區的壕溝。

倒塌的中津城本丸石垣,不過可藉此看出本丸石垣的內部構造。


本丸內部的「三齋池」。「三齋」是中津藩藩祖「細川忠興」隱居後的號。1627年細川忠興隱居後引入城外河川的水建立了這座「三齋池」。這座池子的用途主要是確保城內的用水需求,另外也有庭園造景和消防用水的功用。

中津城本丸石垣上方,有一座「小幡英之助先生銅像」。

小幡英之助是出身中津的醫生,他創立了日本第一間牙科診所,因此被稱為「日本牙醫的始祖」。

本丸內的椎木門遺跡。這附近的石垣幅度因類似於「扇形」因此被稱為扇形石垣。

中津本丸東北角的建築群,正前方的是祭祀中津藩主「奥平家」的奥平神社,後方則是中津城天守和大鞁櫓,最右側則是「黒田官兵衛資料館」。

黒田官兵衛資料館的入口。

黑田孝高(官兵衛)和竹中半兵衛並列為豐臣秀吉的兩大軍師之一。黑田官兵衛協助秀吉平定九州後,在1587年獲得豊前國6郡共16萬石的領地。1588年官兵衛開始在領中津川河口興建居城,這就是今天中津城歷史的濫觴。


1600年關原之戰時黑田家屬於東軍方,官兵衛的長子長政以中津城為據點、攻擊四周投向西軍的九州大名,爆發了後世稱為「石垣原之戰」的戰役。

戰後黑田家因戰功成為筑前一國石高達52萬石的大太守,中津城則改由細川忠興入主。

中津城天守和前方的奥平神社。

黑田家高昇後,中津城改由細川忠興入主。細川忠興一開始是以中津城作為居城並進行城的大改修,但細川忠興後來另外興建了新的居城小倉城,中津城改由次子興秋入主。1632年中津城改由小笠原長次入主,1717年又改由奥平昌成入主,奥平家自此代代擔任中津藩的藩主,直到1871年廢藩置縣。奥平家擔任中津藩的藩主超過150年,因此城內有這樣一座祭祀奥平家的奥平神社。

中津城重建天守。
事實上中津城雖然有巨大的天守台,但中津城在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天守一直未有定論。根據古圖來看,中津城天守台上應該是一座三重櫓。

西元1964年中津城以明治時代舊藩主奥平昌信的構想為中心、委託城郭研究、建築專家東京工業大學藤岡通夫教授,以萩城天守為範本用鋼筋水泥重建了中津城天守。同時間也依據古圖重建了天守旁的二重櫓大鞁櫓。
*藤岡通夫同時也是熊本城、和歌山城、小倉城、岩國城、大多喜城、中津城、長濱城等復原或模擬天守的建造者。

重建後的二重櫓大鞁櫓。

續100名城的印章,就在中津城天守入口處的櫃檯。
中津城天守營業時間:09:00-17:00
門票:大人400円、18歲以下200円、6歲以下無料

一旁牆面上,掛著中津城續100名城的認定証。

中津城的續百城章很貼心的標示出印章的方向。

中津城續百城章Get!

中津城天守中展示了眾多的中津藩相關文物。不過大部分都是奧平家留下來的文物。

奧平家流傳下來的甲冑、書信、畫像等貴重歷史文物。



天守最上階是觀景展望台,展望台南側的方向可以看到中津城的本丸、大鞁櫓和下方的奧平神社。

天守北側的方向可以看到中津川和更遠方的中津川出海口。面海的中津城在過去有座調節水量的水門,可以將海水導入城內的內濠中。和今治城、高松城並列為日本三大水城。

面東的方向則可以看到整個中津市區。 
離開天守後,經過本丸正中央的「中津神社」準備前往中津城靠近中津川的那一側。

這裡是昔日的中津城「水門跡」。過去的城主可以經由這道門直接搭船出海。

靠近中津川的這一側河岸邊的草地上有許多可愛的貓兒。

中津城的「鉄門」(鐵門)遺跡。

過去這裡有一座面臨中津川的鐵門,不過現在這座鐵門已經被石垣填滿,不特別注意完全不會發現這裡原先還有道門啊!

中津川河岸,前方不遠處就是中津川的出海口。

從中津城北側看到的中津復原天守,前方兩座石像分別是黑田官兵衛和他的正室「光姬」。

中津城巨大的重建天守。前面有提到過其實中津城雖然有天守台,但應該只蓋了「三重櫓」而沒有天守。因次這座昭和年間興建的天守就只能歸類為沒有歷史根據的「復興天守」,不能稱作「復原天守」了!

從中津城北側的中津川河岸邊遠眺整個中津城天守和本丸石垣。
中津城建於中津川河口,出海相當方便。和廣島、大阪等地構成密集的瀨戶內海海上交通、貿易網絡。
中津城的天守台一開始時黑田官兵衛以野面積以自然石堆積建造,但到了細川忠興時代卻是使用敲打接以經過整修的石頭堆積。

黑田官兵衛的以自然石堆積建造的「野面積」石垣和細川忠興以經過整修的石頭以「敲打接」方式建造的石垣差異很大!但因為夏天草生長了太茂盛了讓整座石垣都被野草給覆蓋住了,讓人有些看不出來。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左側看起來像天然石頭的就是黑田官兵衛蓋的,右側形狀較方正的石垣就是由細川忠興所興建的石垣。


從天守北側和東北側所看到的中津城復興天守和大鞁櫓。
到訪時正好是中津祇園祭舉辦的日子,離開前在路上還看到參加祭典的山車和民眾正在進行辛苦的練習。
中津城是座交通上沒什麼難度的古城,從JR中津站15分鐘左右就可以抵達中津城。因為大河劇「軍師官兵衛」的熱潮,中津城有許多和官兵衛有關的展示。不過中津城因為經過細川忠興大改修的關係,真正黑田時代留下來的「黑田石垣」要到城北、靠近中津川那側才能看到 。中津城天守台的北側、兩種石垣的交會之處可以欣賞、比較兩種堆疊工藝究竟有何不同。

更多續100名城的故事、攻城密技請參考我的書:
卡瓦納╳續日本100名城完全制霸

購書連結:博客來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