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哲學之道南端的南禪寺,是禪宗臨濟宗派大本山。是日本禪宗最高寺廟,南禪寺的前身是後嵯峨天皇在文永元年(1264年)建造的離宮-禪林寺殿。亀山上皇於正應2年(1289年)、40歳時落髮出家成為亀山法皇後。2年後、在正應 4年(1291年)、亀山法皇將原本的禪林寺殿改為禪寺。鎌倉時代末期執權-北條氏,仿照南宋的臨濟宗五山,在京都命名了五所寺院為 「鎌倉五山」。
建武元年(1334年)、後醍醐天皇將南禪寺列為五山第一位,至徳3年(1385年)足利義満建立了相國寺,相國寺成了五山第一位,改將南禪寺列為「別格」。現今日本禪宗的京都五山分別是: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萬壽寺,南禪寺被列為「別格」,位在五山之上。南禪寺是賞楓、賞櫻著名景點,在冷風艘艘的二月天來到這,純粹想感受一下這裡的寂靜枯寂洗滌一下自己的心靈。
坐京都市營地下鐵到了「蹴上」站,下車出站後看到了通往南禪寺的隧道~
通過了隧道後就算進入了南禪寺寺區,很意外地這裡居然有一座祭祀德川家康的東照宮。
基本上參觀南禪寺不用錢~但許多地方是需要收錢的,如這間金地院~
本來沒排在行程中的金地院就沒有進去參觀了~只在門口往裡面拍張照片。
經過金地院後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南禪寺的入口。
南禪寺境內圖~
南禪寺境內大大小小的院、門都是要另外付費參觀的,這是境內的天授庵。
南禪寺的大門、也是代表建築務之一、規模宏大的三門。南禪寺的三門別名「天下龍門」、是日本三大門之一,三門上層被稱為「五鳳樓」,「五鳳楼」內有釋迦、如來、十六羅漢像,和三門重建者-藤堂高虎家歴代牌位,另外還有大坂之陣戰死者的牌位。
三門原本是永仁3年(1295)西園寺實兼捐獻建造,在應安年間改建後稱為新三門,一直到文安四年因為火災而燒毀。現在的三門是在寛永5年(1628)由藤堂高虎捐獻重建的。
著名歌舞伎『樓門五三桐』中,著名的大盜石川五右衛門曾經站在三門上,看著下方京都的景色,說到:「絶景啊~絶景~」是非常著名的對白。但實際上三門是石川五右衛門曾死後30年後的寛永5年(1628年)才重建完成。
前述有說過,南禪寺境內許多設施是要另外收錢的,三門也不例外~
我沒上去三門參觀,但聽到石川五右衛門的故事後突然覺得下次好像要上去看看才對~
三門後方是南禪寺的「法堂」。
原本的法堂在明治28年(1895年)因火災而燒毀,現在的法堂是明治42年(1909年)再建的。
法堂旁通往著名賞楓景點南禪院,這南禪院我決定下次來賞楓時再進去吧!
南禪院旁有一座「水路閣」大大吸引了我的目光~
水路閣是琵琶湖疏水的一部分,琵琶湖疏水是要將琵琶湖的水源引向京都市區的治水設施,疏水工事從1881年開始、一直到1890年才竣工。
透過層層橋拱,正好看到一對情侶正在擁抱~好一幅優美的畫面-只可惜照片照歪了~
用赤煉瓦建築的水路閣造型優美,即使是較現代化的引水設施,但在這古樸的南禪寺境內一點兒也不突兀~
這水路閣是可以爬上來的~
上面有一座鐘樓~
爬上來之後我沿著琵琶湖疏水潺潺流水聲往前走去~不知道終點通往何處?
沿途可以看到山下京都的景色~
終點處是原來是一座水門~
於是我又沿著水道走了回來~來回一趟即使是我這個走路超快的人、也花了二十分鐘~建議大家走一小段就可以了!不用走完~
從水路閣的方向眺望本堂~
南禪寺境內的國寶「方丈」,方丈據說是在慶長16年(1611)由京都御所(天皇居住之地)內的建築物,下賜給南禪寺再建的。據說是由御所內的清涼殿移建的~也是要另外收費,我打算賞楓季節再前往一探究竟。
本堂的剪影~
寒冷的冬日,連地面的青苔都了無生氣、翠綠不再~
沿者潺潺流水聲~準備前往永觀堂參觀~
這次南禪寺之旅,我是打算當作賞櫻賞楓路線考察的預先行程,感覺上賞楓賞櫻時再來這裡會更有看頭!南禪寺,我們櫻花季再見!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