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日本續100名城

大分續100名城臼杵城|大友宗麟興建的海上要塞。

2020 年 12 月 20 日


位於大分縣海岸小城「臼杵」的臼杵城,前身是由戰國時代著名的基督教大名大友義鎮(宗麟)在西元1561年在臼杵灣中的小島「丹生島」興建的「丹生島城」。臼杵城三面環海、易守難攻具有極高的防禦機能。大友宗麟正是憑藉著臼杵城的天險據城死守,成功抵禦著島津軍怒濤般的攻勢,最後等到豐臣秀吉的援軍擊退島津軍隊。
2017年臼杵城選日本的「續100名城」,吸引了不少日本國內國外的攻城師前往朝聖。這篇文章就來介紹一下這座保存良好、景色優美的古城,並帶大家逛一圈臼杵的城下町吧!

JR鐵道「臼杵」站。臼杵的日文「うすき」(Usuki)和日文中的「すき」(suki,喜歡)是一樣的發音。因此就以此當作一個觀光宣傳的梗將「うすき」站名牌改為「う❤️」。感覺蠻適合戀人們前來拍照的。

JR鐵道「臼杵」站的外觀。
臼杵站站外入口旁有一個寄物櫃可以寄物,帶行李攻城的朋友可以放心的先寄放行李再前往攻城。另外臼杵站站內的觀光案內所的工作人員居然是一位歐美人士!是很少見非常珍稀的場景。英文不錯的朋友可以和他聊聊天,感覺他應該有很多故事可以說呢!

臼杵市區附近有做列名為日本國寶的「臼杵石仏(佛)」(磨崖佛)。因此站前也有一座用來當作觀光圖騰的臼杵石佛像。 
臼杵城是座交通上非常方便的古城。從車站出發後徒步不到10分鐘,就能抵達臼杵城城下。過去臼杵城三面環海,只有西側、現在的大手門入口處附近與陸地相連接。不過在西元1887年在臼杵城四周進行了填海造地工程,將城四周的海面填平。
自此臼杵城失去了原本「海上城堡」的樣貌,成為如今我們看到的一座位於平原中的小山。

臼杵城的大手門入口附近的水堀。

臼杵城的大手門入口「古橋口」。
臼杵城一共有三條登城道,除了正面入口的「古橋口」外還有一旁的「今橋口」漢城東側的「卯寅口」。
大部分的續100名城都沒有保存到今天的現存建築,但臼杵城不一樣!城內後方的「卯寅口門脇櫓」、上圖右上方所看到的「畳櫓」都是江戶時代建造的珍貴歷史建築。

從大手門登城的這條上坡路被稱為「鐙(ㄉㄥˋ)坂」。是過去臼杵城的主要登城道。

為了利於防守,「鐙坂」也被設計為彎彎曲曲、十分曲折的行進路線。

臼杵城畳櫓。
畳櫓上下兩層的面積完全相同,是以一種被稱為「重廂造」的建築樣式興建,這個安土桃山時代流行的建築樣式保存至今的就只有這座臼杵城的畳櫓了。

臼杵城大門櫓。
大門櫓是西元2000年時以木造復原完成的復原建築物。

臼杵城「井樓櫓」遺跡。現在在「井樓櫓」遺跡上建有一座鐘樓。 
從井樓櫓遺跡上看到的畳櫓和大手門登城道以及遠方的臼杵市區街景。

臼杵城「金所櫓」遺跡。
過去臼杵城的全盛時期擁有一座三層四階望樓型天守,還有七座櫓門和31座的櫓。是一座擁有雄壯石垣、龐大建築群海上巨城,甚至有「小型的大阪城」的美稱。

臼杵城二之丸內的歷代城主年表。初代城主大友家在1593年被改易,臼杵城改由福原直高入主。三年後臼杵城改由太田一吉擔任城主,一吉擔任城主期間填平了城西側的沙洲,在新生地上興建了臼杵城的三之丸。西元1600年關原之戰戰後臼杵城改由稲葉貞通入主。此後稲葉氏代代擔任臼杵藩的藩主,直到明治維新、廢藩置縣。

昔日的二之丸地區。如今二之丸有一座臼杵護國神社,神社附近還有大友宗麟公碑和大砲「國崩」的復原模型。

大砲「國崩」。
興建臼杵城的大友宗麟是有名的基督教大名,他和基督教傳教士非常要好。最後更透過傳教士購賣到一門名為「佛朗機砲」的後膛砲。1586年臼杵城被島津軍隊包圍,就是在「佛郎機砲」的威力震攝和大友軍拼命防守之下擊退了島津軍,守住了臼杵城。因為「佛郎機砲」的威力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實在太過震撼,因此這座炮又有了「國崩」的美名。

二之丸有中央的「臼杵護國神社」。

「臼杵護國神社」附近有一座砲彈紀念碑。在日清進行「威海衛」海戰後一位日本軍官帶回一顆清朝的要塞砲砲彈,將這顆砲彈放在臼杵城當作對青戰爭勝利的戰利品。不過這顆砲彈在二戰之後就被埋入臼杵城的地底,至今下落不明。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砲彈紀念碑是後來仿造的複製品。

臼杵城「着(著)見櫓」遺跡。

「着(著)見櫓」的櫓台石垣是臼杵城櫓台中最高的一座。

二之丸的後半現在是一處名為「多目的廣場」的空地,昔日應該是臼杵城二之丸御殿的所在。

本丸和二之丸之間的空堀(不放水的壕溝)。

本丸和二之丸之間的「鉄門」遺跡。


走入本丸後馬上就能在左側看到昔日臼杵城的天守櫓(天守)。
據說臼杵城曾經擁有過一座三層四階望樓型天守,這座天守是由西元1593年入主臼杵城的福原直高所興建。不過到了十七世紀出現在臼杵城古圖中的天守又變成了層塔式的天守。這座歷經改修的天守不論是建築樣式、樓層高度甚至消失的年代都因為缺乏詳細的紀錄而留下許多謎團,等待考古學家的考證研究。

天守台石垣是城內唯一從16世紀保存至今的石垣建築。不過到訪時茂密的雜草長滿了整個天首台石垣,看來管理單位應該好好除除草,替天守台整修一下門面了!

本丸的後半部。

過去從本丸的西側往下看周遭全部都是海水,但經過西元1887年起進行的填海造地工程,現在臼杵城四周早就變成的民宅林立的市街地。就連海岸線也離臼杵城有好一段距離了。

本丸的東南側有一座「卯寅稲荷神社」和臼杵城的「卯寅口門脇櫓」。

這座卯寅口門脇櫓和大手口看到的畳櫓都是江戶時代建造的珍貴歷史建築。

「卯寅稲荷神社」。
擁有赤紅的鳥居正是所有稲荷神社的特色之一。 
參觀完本丸區域後走回二之丸地區,經由「今橋口」離開了臼杵城。 
接著我走到臼杵城對面的「臼杵市観光交流プラザ」(臼杵市觀光交流廣場),這裡除了可以提供許多臼杵市區的觀光資訊,還是臼杵城續100名城的蓋章地點。

續100名城臼杵城印章Get!
臼杵市觀光交流廣場的是棟嶄新寬敞的建築物,內部有非常舒適的休憩空間。還提供腳踏車租借的服務。

臼杵市觀光交流廣場裡面還介紹、販售了許多臼杵的名產和特產。是個好逛好買的地方。
在「臼杵市觀光交流廣場」內看到許多有關臼杵市的觀光景點介紹,感覺是個很值得一逛的地方。這也讓本來攻完城後就打算離開的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到臼杵市區走走,好好逛逛這個昔日臼杵城的城下町。
首先來到的是「稲(稻)葉家下屋敷」。

昔日臼杵藩藩主稻葉家在「廢藩置縣」(將各藩國改為天皇直屬的地方行政單位「縣」)後搬到東京居住,後來舊藩主稻葉家在此地建立這間「稲(稻)葉家下屋敷」作為自己的別墅。

「稲(稻)葉家下屋敷」門前的水溝水質十分清澈,還有好多條金魚悠遊在其中。

八坂神社(臼杵八坂神社)。這是京都八坂神社的臼杵分社,是當地人篤信的信仰中心。

經過充滿江戶風情的街道後來到了「龍原寺」。
龍原寺和剛剛看到的「臼杵八坂神社」一樣都是由京都迎靈而來建立的神社。龍原寺是京都知名寺院「知恩院」的墨寺(分寺),是在西元1600年時由初代臼杵藩藩主、也是活躍於戰國時代的武將「稻葉貞通」所建立。


龍原寺三重塔。
龍原寺的三重塔別名「太子塔」,內部祭祀的正是「聖德太子」。這座三重塔是九州「唯二」建造於江戶時期的木造三重塔。 
準備回到車站時經過充滿江戶風情的街道「八町大路」。

八町大路保留了許多江戶末期的古老民宅,這些民宅如今變成餐廳、咖啡店和紀念品店。走在其中就好像穿越時空回到了江戶時代一樣,有著滿滿的復古氛圍。

在臼杵市區繞了一大圈後慢慢的走回了JR臼杵站。
臼杵不但擁有續100名城「臼杵城」,還擁有許多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遺跡、古蹟,是座充滿懷舊氛圍、氣氛悠閒的小城市。很喜歡這座城市歷史氛圍,推薦大家進行九州旅行時可以把臼杵排入行程中,進行一趟穿越時空的「江戶時期之旅」喔!

更多續100名城的故事、攻城密技請參考我的書:
卡瓦納╳續日本100名城完全制霸

購書連結:博客來

    發表留言